行业资讯

AD防治的公共卫生资源

时间:2024-10-07 09:56:45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上海市,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其老龄化程度尤为严重。2017年,上海市失智老人数量已达17万,占沪籍老人的6.7%。面对这一挑战,上海市正积极探索对认知障碍老人的照护及支持策略,以下将对上海市在阿尔茨海默病(AD)防治方面的公共卫生资源进行介绍。

一、专病门诊现状及其服务提供

为了早期诊断、识别和治疗以AD为代表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上海市各大医院纷纷开设了记忆门诊。这些门诊不仅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治,还提供家庭护理教育和照料者培训等服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的神经科、精神科和老年科已陆续开设了26家记忆门诊,其中包括11家综合三级医院、8家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和7家一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忆门诊的出现,使得患者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相对专业的诊治,并成为了具备健康教育、慢病监测等重要功能的临床诊疗单元。

据统计,自2017年起至今的3年时间内,上海市各医疗单位成立的AD诊治中心共接诊了近3万余人次。同时,记忆门诊还与周边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通道,极大地方便了患者进行就诊和随访。此外,《2019中国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人们对AD的认知率有了大幅提高,及时就诊率也显著提升。有28.12%AD患者是在记忆门诊中确诊,这充分体现了记忆门诊在早期发现和诊断认知障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二、政府支持及政策导向

1、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也不断攀升。为此,国家与社会对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中国政府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有效干预。2020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明确了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80%的目标,并提出要建立健全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

上海市在《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并开展对老年常见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此外,上海市还发布了《关于在养老服务中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老年认知障碍机构照护、社区干预、社会宣教等工作,并下大力气新增认知症照护床位。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已建成4999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并计划到2022年达到8000张。

2、长期护理保险

为了缓解需要长期照料的认知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上海市实施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该制度坚持政府主导、人社主管、医保经办,把长护险归为社会保障的范畴。在长护险的统一引导下,卫生与民政系统均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有效衔接服务于不同护理级别的老人。上海市长护险主要以居家护理为主,并创新性地对提供照料的失能老人亲情照顾者提供现金支付,引导居家护理。同时,通过拉开居家、机构与住院护理的支付比例的方式,引导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不同场所转入转出的良好氛围。

对于认知障碍患者,上海市长护险也提供了相应的评定与支持。20218月,国家医保局下发了《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要求各试点城市在2年内统一达到该评估标准。该标准对被评人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并明确了评估标准和实施对象。目前,上海市已将二至六级失智人员纳入长护险的保障范围,并设置了失智照护专区为失智老人提供服务。长护险的实施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还提升了家属的照料技巧,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照护服务。 

图片

三、AD 的资源配置现况

1.养老机构资源配置

养老机构在AD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提供专业化的认知障碍服务,还划分出了失智照护专区。这些专区从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家具布置到日常的各项服务都更具针对性,为认知障碍患者创造了一个更为友好和安全的环境。例如,在北京,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的平均入住率比普通养老床位高出13.7%。此外,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也相继编制了相关的建设规范、指南及服务标准,以引导养老机构的提升和规划。如上海市 2018 年发布的《认知症照护床位 设置工作方案(试行)》以及与其同步发布的《认知 症照护床位设置指南》。

然而,在农村地区,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且服务设施简陋,缺乏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注。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认知障碍患者难以获得专业的照护服务。

2.社区及居家资源配置

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扩大,社区和居家照护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上海市长宁区在2016年启动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提出了全流程的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筛查、社区干预管理、家庭照护支持、医疗服务支撑和机构照护保障等多个环节。

社区在AD防治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负责进行初步的筛查和干预,还承担起对认知障碍疾病患者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工作。此外,专科老年护理医院也承担起收治生活无法自理、已卧床或存在较多医疗问题的AD患者的任务。 上海市金山区及黄浦区均设置了以收治AD患者为主的老年护理医院,并积极探索与三级医院 AD中心进行联动,以获取医疗技术指导,在如何控制 AD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减少包括跌倒、走失、误吸、激越行为等在内的护理安全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图片

3.非政府组织资源配置现况

非政府组织在AD防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与政府机构及社区共同开展各类知识宣教、培训等活动,为认知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支持性服务。如2013 年,上海市长寿街道组织公益机构开办了 全市第一个记忆学堂,至今累计开课超过 720 次,有效服务人群超过14400人次;2017年,剪爱公益和长寿路街道率先在上海启动了全国第一个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服务的五年计划,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品牌项目。

志愿者组织、其他公益组织和自助组织是非政府组织中的三大主要力量。志愿者组织通过电话或定期上门的形式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如聊天、打扫、量血压以及健康知识宣讲等。其他公益组织则致力于认知障碍社区教育、早期筛查和干预、照料者支持等健康促进工作。自助组织则为照顾者们提供了互相交流和倾诉的平台,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4.互联网技术支撑现况

互联网技术在AD服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的新应用,为认知障碍的预防、筛查、诊治、康复、照护等全程化的服务体系的搭建赋能。例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新型互联网医院共同研发了认知障碍服务地图,使市民可以对分类机构以及周边机构进行查询,并了解其详细信息。

此外,互联网医院还开设了专病平台,设置防治照护服务体系整体接入展示,并开设线上门诊、复诊配药、护理康复、科普培训、营养咨询、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等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为认知障碍患者和照护者提供了便捷可及、科学合理的指导,减轻了他们的精神压力。

上海市脑健康联盟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医疗实例。它由上海市医学会全科分会联合互联网医院具体实施,由本市141家相关机构共同组建而成。联盟的主要任务是提升上海市认知障碍的临床诊疗水平、提高照护水平以及增效赋能。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联盟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全面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防治照护体系。

图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努力,上海市有望进一步完善AD防治体系,推动认知障碍疾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让更多老年人享有健康、尊严的晚年生活。同时,上海市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提供有益的借鉴,我们有理由相信,阿尔茨海默病将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可以被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慢性疾病。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