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及危害

时间:2024-12-09 19:39:24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跌倒后的恐惧心理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什么是跌倒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跌倒的分类,跌倒包括以下两类:(1)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2)同一平面的跌倒。

图片

老年人跌倒流行状况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澳大利亚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有30%的人至少跌倒一次‌。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2006年美国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跌倒‌。此外,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老年人易发生跌倒的原因

生理因素:

1.身体机能衰退:老年人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灵活性下降、平衡感变差。

2.视力、听力减退:老年人看东西不清晰,难以准确判断环境和障碍物。同时老年人对周围声音的感知能力降低,影响对危险的察觉。

3.心血管问题: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可能导致头晕、乏力而增加跌倒风险。

病理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等影响肢体控制和协调能力。

2.骨骼疾病:骨质疏松使骨骼变脆,易发生骨折,增加跌倒后损伤程度。

3.慢性疾病:糖尿病等可能导致末梢神经病变,影响脚部感觉。

4.认知功能下降:反应速度变慢,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减弱。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如精神类药物、心血管类药物、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镇痛药、抗帕金森药物等。

环境因素:

地面湿滑、光线昏暗、物品摆放杂乱等不安全的居住环境增加老年人发生跌倒的风险。

管理因素:

安全意识淡薄,家属及陪护不重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长时间卧床,突然起床、蹲厕后起身等改变体位的情况易致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

图片

跌倒给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老年人往往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时极易发生骨折,若处理不当,可导致丧失活动能力,甚至出现多种并发症,最终夺去老人生命,因此常把老年人跌倒所致的骨折比作是“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因此深度认识老年人跌倒,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