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康养养老:以情为基,以特色筑暖晚年

时间:2025-10-18 20:54:40

当老龄化浪潮与品质生活需求碰撞,康养养老不再是“吃饱穿暖” 的基础保障,而是承载着老年人对情感归属、生活乐趣与生命尊严的深层追求。如今,康养养老正突破单一服务模式,融入情感关怀与地域特色,通过 “走心” 的服务与 “接地气” 的实践,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既有温度,又有烟火气。

图片

 一、情感滋养:康养养老的灵魂内核

相较于身体照料,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往往容易被忽视。事实上,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深远。优质的康养养老,始终将“情感滋养” 放在核心位置,通过搭建情感联结的桥梁,让老年人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

在社区康养场景中,“代际互动” 成为情感关怀的重要形式。许多社区康养中心与周边幼儿园、小学合作,开展 “祖孙手牵手” 活动:老年人走进校园,教孩子们剪纸、书法、讲述老故事;孩子们则带着画作、手工制品来到康养中心,为老人表演节目、陪伴聊天。这种跨越年龄的互动,不仅让老年人重拾 “长辈” 的角色价值,也让孩子在陪伴中学会敬老,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例如,成都某社区的 “时光邮局” 活动,让老人写下对未来的期许,由孩子们负责 “投递” 到社区展示墙,老人们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回忆青春岁月,内心充满温暖。

对于失能、失智老年人,“记忆唤醒” 则是情感关怀的关键。部分康养机构专门打造 “记忆博物馆”,收集老物件、老照片、老唱片,还原老年人成长年代的生活场景 —— 老式收音机里播放着经典戏曲,黑白照片定格着过去的生活片段,搪瓷杯、旧钟表等物件唤起老人的熟悉记忆。护理人员会结合这些场景,与老人聊起过往经历,帮助失智老人减缓记忆衰退,同时让他们在熟悉的氛围中获得安全感。有位患有轻度失智的老人,在听到年轻时喜爱的评剧唱片后,不仅能跟着哼唱,还回忆起与老伴看演出的往事,这种情感的唤醒,比单纯的医疗护理更能慰藉人心。

二、在地化实践:让康养融入地域烟火气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各异,康养养老若能结合地域特色,便能让老年人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享受服务,避免“水土不服”。

在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中医药康养” 成为特色选择。安徽黄山脚下的康养基地,依托当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推出 “中药理疗 + 膳食调理” 服务:护理人员根据老年人的体质,调配艾叶、生姜等药材进行艾灸、泡脚;营养师则用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本地食材,制作具有养生功效的茶饮与药膳,如枸杞菊花茶、山药排骨汤等。同时,基地还开设中医药文化课堂,邀请老中医讲解养生知识,教老年人制作中药香囊,让康养过程充满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温泉康养” 成为冬季养老的热门选择。辽宁鞍山的汤岗子温泉康养小镇,利用天然温泉资源,打造 “温泉疗养 + 冬季娱乐” 模式:老年人每天可泡温泉缓解关节疼痛,小镇还配套建设室内滑雪场、温泉游泳馆等设施,让老年人在冬季也能参与运动;同时,小镇推出东北特色美食,如酸菜白肉锅、小鸡炖蘑菇等,让老年人在享受康养服务的同时,感受家乡的味道。

乡村地区则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田园康养”。浙江湖州的乡村康养民宿,将农田、果园改造为 “康养体验区”:老年人可以参与播种、施肥、采摘等农事活动,体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田园生活;民宿还提供农家菜定制服务,用新鲜的蔬菜、土鸡等食材,为老年人搭配营养均衡的餐食。许多城市老人表示,在乡村康养期间,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通过劳动活动筋骨,还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在城市里更自在。

三、适老化科技:让智能服务懂老人、暖老人

科技赋能康养养老,并非追求“高精尖” 的设备,而是要打造 “适老化” 的智能服务,让老年人用得方便、用得安心,避免因科技门槛产生疏离感。

图片

针对老年人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练的问题,许多康养机构推出“简化版” 智能服务。例如,某社区康养中心的 “一键呼叫” 系统,将复杂的功能简化为几个实体按键,分别对应 “呼叫护理员”“联系子女”“预约服务” 等常用需求,老年人无需学习触屏操作,按下按键即可获得帮助。中心还配备 “智能语音助手”,老年人通过语音指令就能查询天气、播放戏曲、设置闹钟,操作简单易懂,深受老年人欢迎。

图片

在健康监测方面,科技设备更注重“隐形守护” 与 “人文关怀”。部分康养机构采用 “无感监测” 技术,在老年人房间的床垫、椅子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无需老人佩戴任何设备,就能实时监测其睡眠时长、起身次数等数据,若发现老人长时间未起身,系统会自动提醒护理人员查看,既避免了设备佩戴的不适感,又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同时,健康数据会以 “图文结合” 的形式发送给子女,如用折线图展示血压变化趋势,用简单文字解读数据,让子女清晰了解老人健康状况。

四、未来:让康养养老走进寻常百姓家

当前,康养养老仍面临“优质服务价格高”“基层服务资源少” 等问题。未来,康养养老的发展方向,是让高品质服务更普惠、更便捷,走进更多老年人的生活。

一方面,政府需加大对普惠型康养服务的支持力度。通过建设社区嵌入式康养站、补贴居家康养设备等方式,降低老年人享受康养服务的成本。例如,部分城市推出“康养服务券”,老年人可凭券免费或低价享受体检、康复理疗等服务,让普通家庭也能负担得起。

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可探索“轻资产” 康养模式。鼓励企业与社区、乡村合作,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建设小型康养点,提供日间照料、健康咨询等基础服务,避免大规模投资导致服务价格过高。同时,可发展 “康养志愿者” 队伍,邀请退休医护人员、大学生等参与志愿服务,补充基层康养服务力量。

康养养老的本质,是让老年人在人生的后半程,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价值。无论是情感关怀的温度,还是地域特色的烟火气,亦或是适老化科技的便捷,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 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有尊严、有品质、有快乐的晚年生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责任,更是对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的美好诠释。